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日前,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,提出全面推進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“五個振興”。鄉村文化振興,離不開鄉村閱讀。自2006年農家書屋工程被寫入《國家“十一五”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》、被列為國家文化重點工程,鄉村圖書館建設工作就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。
但從實踐看,任何一座線下實體圖書館的成本支出都不會是一筆小數目,并非每一個鄉村都能有條件建起來。即使能開起來,由于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多數是在工作日農忙、上班、上學時段,其服務很難輻射全村,只便于少數空閑又樂于讀書的老人。一些體量更小的農家書屋在配書時不夠“接地氣”,只滿足于好看而忽視了好用,結果村民并不買賬。
如何突破這一現實困境?2022年4月,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《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》為此指明了方向——從創意設計、演出產業、音樂產業、美術產業、手工藝、數字文化、其他文化產業和文旅融合8個重點領域賦能鄉村振興。
這就要求通過數字賦能,將“村村有書屋”變為“人人有書屋”,讓線上線下圖書館和農家書屋提升服務能力,培育農村閱讀風尚。從“田間”到“云端”,不僅可以閱讀,還可以觀看非遺表演、聽鄉村音樂、看鄉村美術展等,既滿足科技發展時代村民對文化的多層次需求,也為數字化農村的發展添磚加瓦,從而打通鄉村閱讀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這時候,農家書屋可能就不再是幾間房子,而是一片園區;農家書屋的消費者不僅是本地村民,還有各地的游客。
首先,要在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上加快補短板。其次,要共商共建共享共管,吸收社會力量,把數字賦能鄉村閱讀整合成“一件事”。再次,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閱讀活動,把鄉村閱讀與鄉村文化傳承、文旅發展結合起來。最后,要加強農村人才引進和培養,鼓勵“雙招雙引”和“鄉賢帶富”,讓人才提升村民的數字素養,指導促進鄉村閱讀。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