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t id="z0wz5"><optgroup id="z0wz5"></optgroup></rt>

<rt id="z0wz5"></rt>
<tt id="z0wz5"></tt>

    <font id="z0wz5"></font>

    <rt id="z0wz5"><optgroup id="z0wz5"></optgroup></rt>
    <font id="z0wz5"></font>
    <rt id="z0wz5"><optgroup id="z0wz5"></optgroup></rt>
    <cite id="z0wz5"></cite>
    您的位置:首頁 > 熱點資訊 >

    李六更:民主革命之先驅

    2023-01-12 09:22:27 來源:團結報

    李六更曾參加過同盟會,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。他早年打梆警世,喚起民眾覺醒,晚年辦報醒世,宣傳民主共和,受到蔡元培等人的高度評價。他的事跡至今鮮為人知。

    少年壯志

    關于李六更的身世,在寶坻文史資料和《京華奇人錄》中有專門的文章,其題目為:“擊柝警世之怪杰——李六更”,文中提到李六更于1864年出生在天津寶坻縣廣孝里西寨村一個比較富裕的讀書人家,他的父親李上夢是一位開明人士,對李六更從小就寄予厚望,傾盡家力供李六更讀書。李六更天資聰穎,學習勤奮,十幾歲時就考中秀才,青年時又在鄉試中嶄露頭角,后通過科舉被委派到東北吉林某縣任七品官。李六更受到當時革命新思潮的影響,目睹官場黑暗,不甘心茍且之溫飽,毅然辭官還鄉。據寶坻文史資料記載:李六更曾自述其志說“舍政界而就社會,不做官而為公民……開導人民之智識,盡我一己之天職,保我國家之圖存?!?/p>


    (資料圖)

    李六更帶著強烈的憂國憂民的心情回到了寶坻?;剜l后曾自擬了一副對聯,聯云:“祖國求強,合群存心;以信做事,用誠待人?!睓M批是:“大處著眼”這種“大處著眼”的胸懷是李六更后來打梆警世和辦報宣傳革命的思想基礎。

    1902年,李六更來到北京,結交了廖仲愷、蔡元培、張繼等一批革命知識分子,并一起組織演說團,辦報救國,對政局和國內外形勢有了更多的了解,感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國才會有出路,于是他決定實現自己“喚起民眾”的理想,從自己做起,宣傳民主共和思想,使人民覺悟。

    打梆警世

    李六更每天清晨奔走于北京各繁華處,打梆演講,根本顧不上家。后來,李六更通過蔡元培的引薦結識了孫中山,并于1905年參加同盟會組織,此后一直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,直到去世。

    李六更積極參加民主變革的做法,得到了父親李上夢的全力支持。李上夢曾訓誡李六更說:“吾兒救國,欲打梆警世,甚好甚好!但汝不愿為官,愿為真正國民,千萬不可要人家的錢,要錢就無好名譽,出言無足輕重,又何能持梆宣講感化人哉!”李六更謹遵父訓,清白為人,父親直至臨終還囑咐李六更“勿為勢利所動,勿為富貴所移”。有了父親的支持,李六更宣傳民主共和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更加堅定。

    李六更與廖仲愷交往甚密,曾與革命黨人一起組織演說團在繁華地區演說,宣揚反帝反封建思想,當時李六更夫人和廖仲愷夫人都懷有身孕,于是倆人商定在孩子出生后,起名字時都要有個“醒”字,后來二位夫人都生了個女兒。廖仲愷的女兒叫“夢醒”,李六更的女兒叫“醒初”。

    李六更把在中國普及教育視為“改良社會之基礎”,極力宣傳教育能使國民“受良好之感化”,是“播文明種子于大地”,傳播知識,強國安民的有效措施。他主張“吾國當務之急”,要“提倡女學”,女子為我國人口的半數,無論為人母、為人妻、為人姊妹、為人子女,都應與男子共聚一堂,“女子不興,在半數之國民為不開化”。他認為,非實行家庭教育,不能使兒童受到良好啟迪,培養出一代優秀國民,而這個重任,“舍女子莫屬”。

    李六更對女學身體有行。早年他曾在家鄉辦過一個“女子班”,招自己的親屬女子入學,由自己任教,后來受封建勢力的排擠,他被迫出走,走時還帶著自己的妹妹,千方百計讓她知書識事。

    李六更對袁世凱的專制疾惡如仇,他大白天手提燈籠,在天橋大街上行走,人們圍過來問他何故,他說:“世道太黑暗了,這地方我看不見人,盡是鬼?!北毖筌婇y政府卻被李六更的梆聲深深刺痛了,他們曾以“擾亂民心,擾亂社會治安”的罪名發布告,并勒令他永不得擊梆,不然就要長期監禁。為此,李六更多次上書警察總監吳鏡潭,申訴擊梆道理,他義正辭嚴:況欲救祖國于危亡,敢不舍身,盡我一分子國民之天職且死而后已焉!

    辦《六更公報》宣傳革命

    1917年,李六更已53歲,他仍天天出入在大街小巷,不是打更就是演說,極其辛苦,身體漸漸瘦弱多病,親友都勸他不要再出去了,但他執意不肯。蔡元培等人很關心他,便勸他可以改變一下方式,改辦報紙,以報代梆,以便更能喚起大眾之心聲,也有少些辛苦。李六更欣然從之,接受了蔡元培的建議,于是辦起了《六更公報》,蔡元培為他題寫了報名,并熱情地用“孑民”為筆名,為《六更公報》寫了發刊詞,高度贊揚李六更的梆聲是“造成中國這頭睡獅猛醒的其中一因”。文中說,辛亥革命五年以來,中華民國的內容進步不多,困難重重,“似乎這獅子一醒之后,重又睡去,所以六更的梆聲,仍不可少。但是,李先生年高了,打梆也太辛苦了,且梆聲達到的地方究屬有限,我們同人,勸李先生用筆代梆,發行報紙,所以有此六更公報。從此識字的人無論住在何處,都可日日看報,看了又可傳告不識字的人,便是人人日日都聽到六更先生的梆聲,這睡獅就可以奮然起來,不再睡了?!?/p>

    實際上,《六更公報》是在蔡元培等一批革命志士的建議下誕生的,其宗旨是喚醒國民、反對列強,反對封建專制、宣傳孫中山的革命目標。

    《六更公報》出版的同時還出版了一份畫報,定名為《醒覺畫報》,出版時發表聲明:畫報宗旨是以改良社會道德,增進人民知識為宗旨。

    《六更公報》每日六版,有“時事新聞”“社說”“演說”“本京新聞”“社會指南”“時評”“談業”“廣告”等專欄。

    李六更是報社總經理,也是報紙主要執筆人,他常用“六更”“風風”為筆名發表社論、評說、時評,在各個欄目中撰文立說,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思想,伸張社會正義。他組織社會各界愛國人士,利用這塊陣地,向黑暗制度發出吶喊。他本人則放下木梆,拿起筆桿,不顧體弱多病,奔走呼號于中央公園(今中山公園)、東安市場、前門外、天橋等處,告訴同胞們,不必風聲鶴唳,驚慌害怕,“公理到底戰敗強權”“民主必將代替專制,自古復辟作亂的都沒有好下場”。張勛的辮子軍進入北京之后,李六更便來往于京津之間,在街頭作講演,反對復辟清室的活動。李六更利用《六更公報》這個主要陣地,報道復辟軍的動向,組織社會輿論,揭露張勛的種種陰謀。

    《六更公報》所載文章的內容,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:棒喝警世,宣傳民主思想;宣傳國情,提倡實業救國;興辦教育,提倡女子上學;抨擊時弊,提倡新道德觀。

    李六更改打梆警世為辦報醒世,較之以前未有絲毫懈怠,他把精力集中在寫作上,大聲疾呼。他在自己寫的一首小詩中概括道:

    六更之棒,是六更之心血也。

    六更之棒,是六更之眼淚也。

    六更之棒,是六更之悲聲也。

    六更之棒,是六更之喉舌也。

    六更之棒,是六更之浩氣也。

    李六更相信,憑自己的大聲疾呼,一定能夠喚起民眾,使人民起來與其他國家競爭,而現在許多國人都處在“迷夢”之中,首先要給他們一種動力,使之醒來。

    《六更公報》成為李六更宣傳革命思想的新陣地。他在報上發表自己和其他進步人士對時局的評論,措辭十分尖銳,為當局所不容。1917年6月29日,段祺瑞政府即下令查封報館,通緝李六更?!读珗蟆钒l行了僅一個多月,李六更也因此被迫出走云南。

    當時,云南督軍唐繼堯為了討好革命黨人,從中了解孫中山護法運動內幕,曾派人抬著銀元給李六更送去,李六更拒絕接受,告訴來人請其轉告唐繼堯說:“我不是為錢而來云南,昆明窮人很多,我還用變賣家產的錢救濟這些人呢!”李六更到昆明后曾組織乞丐約二三百人,動員他們參加護法軍,用自己的錢每人發一件棉衣。

    1917年,孫中山宣布反對北洋軍閥政府,要求恢復民元約法、民元國會,史稱護法運動,李六更堅決擁護。李六更在云南想參加討袁護法軍。當時,李六更己頗有名氣,云南督軍唐繼堯對李六更優禮有加,授予高級顧問職銜,并安排他在“水月軒”居住,又是送銀又是送物,并欲在天津寶坻李六更老家建造“六更府”。這些都被李六更拒絕了。不久,李六更發現唐繼堯實際上對孫中山陽奉陰違,暗中勾結北洋軍閥,企圖稱霸云南,并極力排擠孫中山的護法勢力。李六更于是在1921年離開云南,投奔正在廣州的孫中山,一年后轉居上海??上У氖?,李六更到達上海后便一病不起,于次年去世,時年58歲。當時孫中山正寓居上海,對李六更為宣傳革命東奔西走的執著精神非常贊許,特派秘書戴季陶幫助李家操辦后事。李六更的遺體用一具金絲楠木棺槨裝殮,從水路護送到天津寶坻安葬。(李小平)

    最近更新

    光大彩票